忍作為一種藝術修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為人處世的一門學問,它能反映一個人的眼光,胸懷和智慧。
何為“忍讓”?所謂忍讓,就是遇事沉著穩重,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種“將軍額上能跑馬,肚里宰相能撐船”的非凡氣度,向來被人稱贊。同時它也是一種曲折隱晦的生存之道,為避免正面沖突,而有意識的自我克制,因此,也會有很多人認為“忍”是軟弱的,仍有許多“忍不住”的時候,往往一言不合便起沖突,接連發生各種摩擦和矛盾,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也正因如此,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需要對“忍耐”精神的學習和傳承。
此外,無論是任何人,不經歷刻苦的學習、艱苦的磨煉,是無法在關鍵節點上承擔起艱巨又復雜的重任的。而這個漫長的磨煉過程,從另一種角度詮釋,可以看成“忍”的過程。一言以蔽之,人,只有能忍才能負重。其深刻的哲理之光輝在當今社會,特別是在基層工作實踐中,不隨時間的推移而黯淡。
而隨著高度發展的現代化進程,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心也日益浮躁,如何在浮華中沉淀也成為新的話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馮漢才老師所創作的這幅根書作品“忍”,古根賦予書法新的元素,同時,不知道集工藝與藝術為一體的根書作品,又能表達怎樣的時代內涵呢?
首先,馮漢才老師取材于柯木材質,彰顯著古色古香的韻味,加之古銅的色彩,猶如歷經風霜的歲月,掩埋于大地多年,凝聚著天地間靈氣,頗有“忍”字的本意——百煉成鋼,百忍成圣。由此著實讓人聯想到“忍”一詞對人的要求,就應該像這些古根一樣“經得住磨煉”。如此一來,其神韻與生動的內涵引人深思,也傳達深刻的文化意境。
其次,作品為草體書法,連綿緊致的草體“忍”,筆畫蒼勁有力,一氣呵成,加上天然度高,無拼接,應屬草書上乘之作。馮漢才老師不僅充分利用根材自然的態勢,而且還巧妙地融合中華傳統書法的技藝,作到精妙傳神,這樣豐富的創作元素,一方面是對博大精深書法的再創作,而且也是賦予根材新的活力,給人們展示了自然所呈現的天然藝術,由此讓人一飽眼福,也升華了作品的寓意和品質。
最為寶貴的是,馮漢才老師與時俱進,在給人以美的藝術熏陶的同時,也帶給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所需要反思的東西——忍讓。如果人人都能保有一顆寬容忍讓的心,讓躁動火勢平息,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和思考問題,則人們的關系會越來越融洽,國與國之間亦是如此,退讓出充滿火藥味的境地,局面會變得越來越順利,讓整個世界都充滿和諧溫暖。
馮漢才老師的這幅作品,便起到了警醒的作用,行走于大千世界,以忍為上,忍人之所不能忍,成人之所不能成。
最后,摘抄一句馮漢才老師的話與大家共勉。
“懂得游走于人生才易得心應手,故應當忍則忍
——馮漢才老師”
今天的分享到此就要結束了
如果大家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忍”有更多的見解,或者對馮漢才老師的作品有更多的看法,歡迎大家給我們留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探討。
關于我們
馮老師微信公眾號:FSGYFHC(根藝大師馮漢才)
微博:根書根畫馮漢才
言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輯推送
地址:湛江市霞山區人民大道南萬洲花園
電話:2717717
騰訊QQ:515235269;25043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