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ho0vm"><option id="ho0vm"><wbr id="ho0vm"></wbr></option></th>
      1. <object id="ho0vm"></object>

      2. <code id="ho0vm"></code>
        • 正序看貼
        • 倒序看貼
        吧友

        國人都說買車貴,一輛車的價格組成究竟包括哪些?國內外汽車售價差距甚遠,緣由何在?在國內能買到便宜的進口車輛嗎?相信不少準車主買車之前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本期車說透過車主林先生的購車經歷,分享一組購車數據,教你輕松買車明白消費。


        12萬元買新車要繳近4萬元的稅

        近日,剛剛購入2014款卡羅拉的車主林先生與我們分享了他的購車清單。買車心情興奮之余,他計算了一下賬目,發現購置一輛新車的繳稅占比竟高達三成。這讓他產生疑慮,除去廠家和經銷商的利潤,一輛車的成本究竟還剩多少?

        林先生購買的車輛裸車價為107500元,這其中包含了裸車價中17%的增值稅,1.6L繳納5%的消費稅,教育費附加稅城建稅;加上購車時10%的購置稅,年票、車船費、上牌費等其他費用,林先生一共繳納各項稅收費用共計39855元,占購入總價125290元的31.81%,換一句話說,他用12萬元買新車要繳近4萬元的稅。在中國市場上買一輛車的花費里竟有近三分之一的份額用于繳稅,而這僅僅是國產車的稅收比重,進口車更甚。

        買車賬單
        買車太貴:國內買輛車分分鐘是國外2倍價格

        進口車需要繳納高額的關稅。上世紀80年代,我國汽車進口關稅最高曾達到200%以上,加入WTO之后,開始逐年減讓進口汽車關稅,目前進口車關稅=新車到岸價*25%。

        這促使一個有趣現象的產生,在國人眼里,多數進口車型在國外售價十分低廉。以國內土豪標配的攬勝運動款為例,國外售價大約是30-50萬人民幣不等,整車進口至國內繳完稅(綜合稅率=基本關稅(25%)+消費稅(10%-40%)+增值(17%)+其它(主要看排量),總計大約120%左右),再加上運費、保險等,攬勝運動版低配的售價為70-80萬不等。

        如果不是進口車,而是進行國產在國內上市的車輛呢?價格還是貴!

        國內暢銷的奧迪Q7,2015款在美國市場已經上市,其售價區間為47700美元至61400美元。同樣,在莫斯科封閉上市會廠家宣布3月20日起全新Q7也正式上市接受預定,起步價售363萬盧布(3月21日中國央行匯率顯示,1人民幣兌換9.6899盧布),按央行匯率兌換合37.5萬人民幣。這個價格如果在國內銷售,全尺寸SUV細分領域市場估計會瘋掉。

        看回國內,老款奧迪Q7經銷商報價在82.80-123.98萬人民幣之間,即便最大力度促銷,起步價相信不會低于70萬人民幣,新款上市之后,老款起步價也不會太低,與國際上的車價還是存在著很大一段差距。

        汽車購置稅

        2015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辦法》規定:真實的市場價格信息將首次成為購置稅的重要核定依據。新的政策實施對購車消費者而言是利好的,可以在購車時以4S店提供的市場價格為基數上繳購置稅,但幅度下調依舊很有限。

        國外的購置稅都是如何繳納的?在國外,在汽車購置環節上所征收的稅款在整個比例中的稅收所占的份額很小,而在使用環節上征收的稅款所占比例卻很高,大約為60%。在購車環節中,發達國家通常的做法是采取輕稅政策,即征收額都很低。美國的車輛購置稅屬于地方稅,各州收取比例不同,最多的州也只有6%左右。而在購車環節,歐洲只征收增值稅,各國稅率不同,意大利和法國在20%左右。購車之后的使用階段需要交納燃油稅等稅費,而燃油稅則是發達國家汽車稅收的重頭。歐盟各國的燃油稅率普遍在200%以上,而日本的燃油稅率大概為120%。

        高稅負背后:中國車主的待遇顯得“可憐”

        我國車主幾乎承擔著世界上最為繁重的購置稅款,但卻無法享受到與之匹配的優質服務。在中國400萬公里公路上,雖然收費公路只占總里程的4%,但基本都分布在交通要道。據廣深高速合資方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年報顯示,2013年通行費收入達31.69億元,日均870萬元,廣深高速累計收費已超過410億元。而與高額收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深高速因質量差而備受司機們詬病。

        高速塞車

        另一方面,據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共實施汽車召回122次,累計臺次達499.7萬余輛。而美國去年汽車召回總量則高達6390萬輛。國內車企似乎非到必要不會選擇主動召回問題車輛,以至于也出現不少讓人啼笑皆非的中國式車主維權行動。更甚的是國內的一些自主品牌,還有街頭常見的一些合資車型,也創下了銷售過百萬但卻零召回的神奇紀錄。

        當然,還是存在著一些喜人的消息。比如平行進口車試點推進,比如經銷商銷售網絡調整,比如六年免檢新政等利民政策的出臺,也在宏觀微觀上不同程度調整著汽車行業的勢態。



        趕緊回復一個吧,可以獲得積分噢!
        本貼共有0個回復,點擊率487回到『車生活』
        發表回復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頂部 18禁成年无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