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由投了滴滴的朱嘯虎一篇質疑神州專車是偽共享經濟的文章為發端,隨后神州專車的反駁文章及媒體輿論圈的競相參與,引發了一場關于出行行業共享經濟與偽共享經濟的嘴仗。出行行業內外關于真偽共享經濟的討論日趨熱烈。
事實上,談到共享經濟,就滴滴而言,也并非是朱嘯虎文章中自詡的共享經濟模式,如果說神州是偽共享經濟,那么滴滴一樣是偽共享經濟。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交通部長楊傳堂在3月14日兩會期間的全國人大新聞中心舉辦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平臺企業推出的專車、快車等業務產品是以盈利為目的,屬于運輸服務的范疇。
而對于在節假日期間或者通勤的時段不以盈利為目的、分攤出行成本,或者免費友好互助的順風車、拼車等等,才屬于共享經濟互助出行的方式。
楊部長還提到,順路拼車有利于提高交通資源的利用,對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減少環境污染,具有積極意義。在這次改革的政策中明確給予了支持。
換句話說,出行行業里真正共享經濟互助出行是順風車和順路拼車,而非專車和快車!
這個共享經濟互助出行的定義包含了三個重要特征:
第一、 車主不以盈利為目的
第二、 車主本人正好要出行,也就是出行路線以車主意愿為前提
第三、 不屬于專業的運營范疇
符合以上三點,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下的互助出行。
按照這個標準看,無論是神州還是滴滴、也無論是Uber還是易到,確實都跟共享經濟互助出行扯不上關系。
那么,和大家常見的出租車比起來專車和快車的模式到底本質上又是什么呢?
其實專車、快車就是沒有運營許可的車輛(至少目前是如此)通過互聯網進行接單而已,而大家常見的巡游出租車(有運營許可)是通過巡游接單而已。差別僅此而已,但是核心共同點卻很多。
第一、 都是以盈利為目的
第二、 出行路線都是以乘客的意愿為導向,車主專業拉活
第三、 都是屬于交通運輸運營范疇
所以,不能因為時下“共享經濟”正火,就把自己的模式生搬硬套地統統自詡為“共享經濟”,這樣的結果,不僅邏輯和道理上不相契合,有生拉硬拽的嫌疑,反而不利于自身模式的探索和完善,更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既然神州專車和滴滴專車快車都不是”共享經濟互助出行的”代表,難道中國“互聯網+出行”領域就沒有真正的共享經濟的代表了嗎?
非也,嘀嗒拼車就是完全以共享經濟互助出行模式為主的企業。
車輛與路線共享,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互助出行
事實上,從定義來看,嘀嗒拼車完全符合共享經濟互助出行的三個重要特征。
第一、 車主以自我出行為前提,順路分享自己的空余座位。
第二、 不以盈利為目的,拼車車主以分攤出行費用為導向。
第三、 順路搭載順路乘客,形式上是分享空余座位,實質上達到了互助出行的實質目的。
正是因為嘀嗒拼車做到了車輛和路線雙重共享,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模式。
出行共享更加“綠色”
眾所周知,目前一線城市人口密集,城市里最主要的交通矛盾是道路有限。道路屬于社會資源,而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道路資源早已成為稀缺資源,即使是在二三線城市,道路資源的匱乏、私家車的普及,都讓交通擁堵成為“城市病”。
而嘀嗒拼車是讓有其他職業的人士(非專業司機),在上下班時順路搭載乘客,一方面增加了存量車的使用效率,同時又不會帶來出行車輛的“增量”,非常有助于緩解擁堵,從而讓整個交通系統運行更有效率。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政府以及楊部長會積極支持和鼓勵順路拼車的原因了,正是因為這一模式符合城市交通發展現狀。
強粘合度的共享經濟互助出行社區
作為共享經濟順路出行的代表,嘀嗒拼車的用戶體驗,跟專車等其他出行軟件的工具屬性有很大不同的。
用戶在嘀嗒拼車平臺上,能看到比例很高的頭像上傳,超過65%的注冊用戶上傳了自己的真實頭像,編輯了個性標簽,連小區名字、所在行業等信息也被用戶標識出來。
為什么嘀嗒拼車的用戶愿意在平臺上顯示資料?
首先,嘀嗒拼車吧頭像放上去,把愛好放上去,讓用戶覺得你是真實的、真誠的,信息越多,便越有安全感,大家互相信任,才敢去拼。當了解到對方是某個行業的時候,在枯燥的出行中,乘客和車主便有了更多話題和互動。
另一個原因,就是大家很想在這里找到同類,去交朋友。所以說嘀嗒拼車致力于搭建一個互助出行社區,在大家奮斗于此的城市中,需要的不僅是服務和便利,更需要快樂、需要愛。
在寰寰姐看來,共享不共享只是商業模式問題,中國的出行市場容量足夠大??梢哉f,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在出行剛需面前,無論是共享經濟的嘀嗒拼車還是非共享經濟的神州專車,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與其為嘴仗浪費時間,不如把自己的企業方向把握清楚。解決自己這一模式中的短板,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這才是未來發展的根本。